"天不言而四时行,地不语而百物生"。古籍中记载:“盘古开天地,骨节为山林,体为江河,血为淮渎,毛发为草木。”当盘古以开天辟地之伟力,血化淮渎,桐柏便被赋予了神圣的印记。桐柏山,仿佛上苍精心擘画的杰作,巍然屹立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上。
桐柏,我的家乡。家乡的一草一木,一牲一畜,雨丝风片,都是我人生的底色。这里山清水秀,人杰地灵,景色宜人,美不胜收。
"阁楼三层读书论世,泉飞九壑听瀑烹茗"。桐柏山最高峰太白顶,海拔1140米,雄峙凌极,横卧天际。孕育在桐柏山中的桐柏山茶种植历史悠久,唐代的茶圣陆羽曾在《茶经》上对古义阳郡(即桐柏东部)茶的品质做了详细评价,民间曾有流传:“借问陆君何处去,品茗只向太白峰。”就是对“桐柏山茶”历史悠久的最好诠释。
"东南自古衣冠地,桐柏山前淮水春"。如果您来桐柏,怎能不来闻名遐迩的花果山水帘洞呢?那里瀑布飞泻,水帘如练,那里洞穴幽深神秘,洞壁内存留的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刻,布满了岁月侵蚀的痕迹,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如果您来桐柏,怎能不来桃花洞原始森林呢?森林内树木种类繁多,随处可见树龄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参天古木。在森林里走走停停,倾听深山鸟鸣,逗玩可爱的小松鼠,邂逅一只长尾松鸡,近距离听微风落叶,深呼吸乡土的气息,自然的疗愈达到了顶峰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,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,用之不觉,失之难存。
习近平说过:"山峦层林尽染,平原蓝绿交融,城乡鸟语花香。"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生,其本质必然是尊重,顺应和保护。当山林染上黑烟,平原留下枯叶,河水留下污浊、城乡中没有鸟语花香,此时的我们就会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。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意所在,亦是民心所向,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是对人民群众,子子孙孙的负责。
"纤纤不绝林薄成,涓涓不止江河生","树林阴翳,鸣声上下",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;"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",这是灵魂与云川的低语共鸣。从前,我们面向大海,便想起春暖花开,立于青山,便念起青山妩媚。今天,在桐柏这片土地上,荣誉与美景交相辉映,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、国家自然保护区、国家园林县城、国家生态示范区等荣誉纷纷花落于此。我爱我的家乡,我要把最美的青春献给家乡,用我的努力和汗水,让我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富饶,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。美哉淮源!美哉桐柏!
“中州国兰杯”主题征文